烤百病 烤百病又叫
劉悅
元宵節從古至今,體現的就是一個“鬧”字,而且是晚上的“鬧”。人們點起彩燈萬盞、燃燈放焰、喜猜燈謎、共吃元宵,合家團聚、同慶佳節。
元宵節起源於“火把節”,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,希望減輕蟲害,祈禱獲得好收成。隋、唐、宋以來,更是盛極一時。
直到今天,河北一些地區的人們,還在正月十六,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,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。
這個鬧字的由來,有兩段有趣的民間軼事。傳說,古代的元宵節,叫做 “金吾不禁夜 ,星橋鐵鎖開” ,在這一夜,皇帝 “與民同樂”,老百姓可以肆無忌憚地大鬧特鬧,前三後四,一共七天七夜,不受拘束。所以叫做鬧元宵。
漢文帝登基以後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,便把平息“諸呂之亂”的正月十五,定為與民同樂日,京城裏家家張燈結彩,以示慶祝。 所以每到是夜,漢文帝都要微服出訪,與民同樂,以示紀念。
有一天,東方朔出宮,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。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。不料,每個人所占所求,都是“正月十六火焚身”的簽語。
一時之間,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。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。東方朔就說:“正月十五日傍晚,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,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。”人們便燒火,後來就瞞過了天神。
於是就有了正月十六清早,“烤百病”的習俗。天不亮,人們便從自己家裏抱來棉柴、芝麻秸等,在村街中央點上大火,把饅頭、包子等吃食放在火裏烤上,人們在火堆周圍烤火,嘴裏念著:“烤烤手,不手疼;烤烤腿,不腿疼”。老人和孩子不能烤火,家裏人也要把他們的棉衣、棉褲拿出來烤一烤,趁熱呼拿回去,讓他們穿上,為的也是除百病,吃了火堆裏烤的吃食,傳說也有去百病的作用。
然後去地裏拾豆茬,拾老草,往家跑。小孩兒們抓住帶住霜花的老草也不怕手冷,默默的跟著大人的後麵,拿到家裏放到高處。然後找個長長的樹枝,擋住大門口的門檻,不讓爬家的錢再跑出去。烤火同時,婦女把自己家的灶灰、垃圾等物倒在街上,這叫窮灰;男的從外麵背半筐子新土倒在家中,這叫擓富土。
太陽出來了,火烤的差不多了,青年男女便成群結夥圍著城牆、寨牆或村四周,散起步來。這叫“沿城”。人們說:“沿沿城,不腿疼”,以此祈望康泰。
正月十六傍晚,男男女女和孩子們,老頭老太太們。都要到村外撿柴禾,必須是撿的才行。不能用家裏囤積的柴禾。撿一小堆然後點著,幾個人圍著火堆,點燃起來,大家圍著烤火,便是“烤百病”了。這個烤烤手,那個烤烤手。用手搓搓臉,舒舒腿。老人們說這樣能祛百病。
“烤百病”取“用火一烤,百病不生”之意,在自家門前烤罷後,還要到鄰居家的火堆上去烤。按老人們的說法,烤到百家以上會更加靈驗。於是,人們會走了一家又一家,並取“百”的諧音,一般轉到八家之上,有時候竟能轉遍大半個村子。
“烤百病”時也有講究,身前身後腦袋腿腳都要烤到,讓病魔無處躲藏。有的孩子不在,家長就用水壺燒水,讓孩子用裏麵的水洗臉,祈盼著他們無病無災,茁壯成長。
大家盡情的圍著火堆說笑打鬧,解開衣扣讓火烤烤掩藏了一冬的身體。紅紅火火的光照紅了臉膛,照亮了眼神,照亮了心情;紅紅火火驅走了黑暗、驅走了病邪、驅走了不快!
保護環境人人有責。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,正月十六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,野外點火容易引起火災,人們防患、環保意識加強,使得這個習俗漸漸的少了。但,這民間傳統節日習俗要記住。這些都體現了,舊社會勞動人民對康樂的追求和向往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
推荐阅读
“人工智能+”正改寫傳統產業 搶抓AI風口 推動產業可持續創新發展
Roblox泰迪熊故事:我在餐廳打工居然賺了800萬?小飛象解說
攜手共贏 共創未來——康尼新能源與汽車之家南京空間站簽署戰略合作協議
女排零比三輸給日本,大家別急,傳統文化助力郎平,以往屢見奇效
DeepSeek產業聚光燈 | AI六小虎“邊緣化”風險挑戰
字節跳動對西藏日喀則地震災區追加捐贈 1500 萬元,累計捐贈額 2000 萬元
AI大模型落地遇冷,金融機構加速探索技術路徑
誰是程一笑的“敵人”,誰是快手的“朋友”?
全球500強日立集團“CO-URIBA”:借助奧比中光3D相機加速零售自動化進程
重磅,國辦發文!事關政府投資基金:鼓勵發展創業投資類基金,建立健全容錯機製